除了價格戰,IoT企業還能怎么玩?

毋庸置疑,物聯網是一塊大蛋糕。麥肯錫曾預測物聯網產業影響的經濟體量將會達到11.1萬億美元。說未來是物聯網的時代也毫不誇張,天下大勢,浩浩湯湯,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,不少企業都轉向了物聯網領域。

在IoT產業的朋友圈中,有電信巨頭,有IT行業的巨擘,有傳統的制造企業,更有數量龐大的軟硬件創業企業,據悉,目前全國IoT概念的企業已經有數十萬家,趨勢一片大好,但從側面也顯示出,物聯網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。

比如這兩年的NB-IoT招標:

NB模組招標屢創新低,且已遠遠低於此前業界對NB-IoT模組預期的5美元模組成本,從70元以上的價格降至20元以下僅用了不到2年時間,運營商的招標候選人也由一家變成五家,甚至是九家。此外,有不企業是競標失敗的,還有更多的企業是沒有參與競標的,可見在硬件領域,競爭是多么的激烈,模組價格被壓得如此之低,IoT企業還有盈利之說嗎?

IoT企業如何突破困局?

01、拓展海外市場!

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,拓展海外市場不失為一個好途徑,國內已是處於僧多粥少的尷尬境地,要想殺出重圍實在過於不易,於是不少企業將目光投到了國外市場。從土地面積、人口、經濟體量等方面看,海外市場占了很大的比重,相信很多企業都不願意放棄這一塊大蛋糕。

筆者與深圳市思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典江交流時,對方表示,“海外市場因為用戶對品質的要求比較高,並且相關的認證門檻也比較高,所以,相對來說產品的價格與利潤都會高一些。”

鍾總介紹到,在行業發展層面,國內模組公司與海外開發商的合作日益密切,為國產模組的“出海”和海外物聯網項目的引進都奠定了良好基礎。在政策層面,“投資,出口,消費”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,現今,又有著“一帶一路”方針的加持,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。

02、增加產品附加值!

除了拓展銷售渠道,鍾總更關注產品的附加值,他認為附加值是IoT行業的下一個機遇。“物聯網的整個產業鏈是很廣的,要想做大做強,就需將某一垂直領域或某一產品做精做深,而後進入蓄勢爆發階段。”

也就是說,給顧客提供的除了硬件產品之外,還應具備包括更多附加值,比如說雲平台、應用軟件、數據運營服務等。鍾總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
第一、挖掘產品特色。尋求比其他企業更具吸引力的產品特色,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不二法則。

第二、著力個性訴求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一個只解決基本問題的產品是不足以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的。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獨占一席之地的,需在多樣化普遍生產的同時,也要注重個性化的生產。

第三、完善服務理念,增強產品競爭力。現今,大多數物聯網廠商認為,只要把產品從企業銷售出去,就算是交易終止。但是,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,僅僅簡單的賣出已經顯得有些落伍了。

以思連科技為例,公司不僅僅只是提供硬件,還拓展了產業鏈條。向上,增加了生產制造環節,向下,拓展了軟件開發與運營服務。通過加強與產品源頭以及消費終端的聯系,積極探討客戶需求,打通終端市場與產品源頭的鏈條,使其產品供有所求,求有所供。

03、提高技術門檻!

隨著物聯網市場的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,入行門檻也就降低了,很多並不具備研發、生產以及制造硬件甚至是毫無經驗企業也進入了這個領域,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硬件產商變得大同小異。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,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。企業需秉持技術上應先進、質量上要可靠、安全上有保障的原則,提高技術指標門檻。

科技越來越成為一種高強生產力,在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,擁有一套完整的研發體系,給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,這就在無形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。具體以思連科技為例,它有自己的研發能力,可以配合不同的客戶去做一些定制,幫助客戶做整套的對接,並擁有自己的服務器,提供軟件服務,增加了產業的附加值,從而可在眾多的硬件產商中脫穎而出。

總而言之,提升了自己的技術門檻,就可把握住相對的競爭優勢,從而順理成章的就占據著獨一份的市場份額!

結語:

一個行業發展的最理想狀態就是產業鏈的參與者均有所有益!廠家有穩定的銷路,經銷商有靠譜的貨源,批發、零售商賺夠中間差價,消費者也能求有所供!當然,這只是筆者的設想。現實是:企業都想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,經銷商都在盤算賺更多的錢,消費者都在貨比三家,想買到更稱心如意的產品!

奪來奪去,搶來搶去,比來比去,於是,為爭奪市場,商家便打起了價格戰。采取薄利多銷的方式,消化更多的庫存,熬過艱難期!但熬過艱難期之後呢,迎接他們的不一定是通往光明的“天梯”,可能是“傷敵一千,自損八百”的尷尬境地!

要知道,當價格戰打響的時候,沒有真正的贏家!當生意難做的時候,價格戰不是最後的救命稻草!

 

分享至: